很多人普遍认为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是崇祯皇帝,原因在于他是按照正统继承制度登基的皇帝,而且他为捍卫大明的尊严,不惜以生命为代价,做出了天子守国门的壮烈牺牲。然而,也有一些读者认为,永历皇帝才是真正的最后一位明朝皇帝,尤其是他在亡国后依旧坚持抵抗,直到被吴三桂所杀。
然而,从史料的角度来看,明朝最后一位拥有完整政权的皇帝,实际上是生活在缅甸北部的朱红珍——他依然继承了朱重八的血脉。接下来,我们将详细介绍朱红珍以及他所建立的最后一个明朝政权。
朱红珍的身份和背景非常特殊,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,属于朱元璋的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的血脉。韩王朱松在明朝洪武四年被封于辽东开原,虽然在靖难之役中没有表现出太多影响力,但他在永乐四年就去世了。因此,朱红珍并没有得到过多的显赫身份。在他身上,朱家的荣光似乎已经褪色,直至他这一代,才仅仅担任了一个较低级的职位——奉国中尉,这个职务一般是给予那些家族衰落、位于边远地区的宗室成员。
展开剩余77%随着满清入关,以及李自成的起义,朱家宗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,绝大多数人惨遭屠杀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刚刚登基的永历皇帝非常珍惜自己家族中的亲人,因此开始给所有朱姓宗亲提升职务。朱红珍也因此获得了晋升,从奉国中尉跃升为奉国将军,并且被任命为礼部侍郎。这一变化,仿佛是草根逆袭成为了“凤凰”,然而,这只“凤凰”自然不会飞得太远,毕竟南明政权在这种局势下注定难以长久。公元1662年,永历皇帝殉国,南明政权彻底陷入困境。与此同时,南明小朝廷也被压迫到缅甸的丛林之中,老朱家子孙的死亡人数日益增加。而李定国死后,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接任,虽然号称要继续抗争,但此举无力回天,给缅甸的游击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。
在这种绝望的时刻,吴三省这一人物逐渐浮出水面。他不是小说中的人物,而是南明的定夷右将军,也是李定国麾下的猛将。得知李嗣兴投降的消息后,吴三省愤怒至极,他亲自前往为李定国立下的衣冠冢,誓言要带领大明的余部继续抗争。然而,抗战并非易事,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的旗帜下,吴三省决定让朱红珍作为旗帜,带领大明的残余力量继续作战。于是,吴三省找到了朱红珍,共同在缅甸北部的勐朗坝修建城堡,建立了最后一个以“洪兴”为年号的明朝政权。洪兴年号的取用,显然寄托了他们对洪武年间的敬仰,期望老祖宗的庇佑能够助他们北伐成功。
朱红珍和吴三省这对君臣,经历了极其艰苦的岁月。在勐朗坝的城堡中,尽管宫殿和居所十分简陋,但他们依旧稳扎稳打,筹建起了一支小型的朝廷班底。经过六年的时间(即洪兴七年,1668年),他们终于出发,派出两万人的北伐军队。当时,坐镇西南的吴三桂或许根本没有料到,缅甸的丛林中会突然冒出这样一支“抗日武装”。
吴三省确实有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,北伐迅速攻占了宁洱城,随即向昆明进军。可惜,吴三桂手下的兵力毕竟强大,两次交战后,吴三省败退,南明的北伐遭遇重大挫折。此后,吴三省继续在云南和缅甸边境进行游击战。等到清朝削藩之事爆发,吴三省再次带领军民起义,但当地的几位土司将他包围,并且用毒箭将其射杀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朱红珍在缅甸建立政权时,也通过联姻策略稳固了自己的统治。他主动结交了当地最强大的土司——那喜烈,并娶了其女儿为妻。身为洪兴政权的皇帝,朱红珍年仅三十岁,他在位期间,积极团结各方力量,在洪兴五年(1666年)时开科取士,录取了二十四名进士,其中包括八名少数民族。这一举措本意是希望能借此增强自己的治国能力,然而,南明的文官武将逐渐去世,而他们的后代无法与当地的土司势力抗衡,朱红珍的政权最终也未能稳定。
终于,在洪兴二十年(公元1681年),朱红珍突发暴病去世。对于他的死,有历史学者猜测,可能是遭到毒死。朱红珍死后,由他与土司所生的儿子继位,然而此时,洪兴政权已经彻底沦为当地土司势力的工具,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反清复明活动。
回顾朱红珍的一生,他无疑是最后一个在边疆坚持弘扬朱家遗风的明朝皇帝,尽管这份传承难以为继。他的去世发生在公元1681年,同年,康熙帝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,吴三桂被彻底击败。时至1688年,欧洲发生了历史性的光荣革命,资产阶级的崛起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。正如历史车轮不断前进,老朱家和大明的命运已经难以逆转,注定会被历史尘封。
关于南明历史的更多讨论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,分享你的见解和看法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安联配资-在线配资网-可以加杠杆的股票平台-哪个平台买股票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